“三结合”协同培养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 能力的研究 成 果 报 告 一、成果简介 近10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虽然每个高校都有众多校外实践基地,但因为每个基地一年接收的实习生数量有限,因此仅仅依靠校外产学研基地不能满足逐年增长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实践需求。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面向不同的单位,就业存在差异化,现有实践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本成果针对以上问题,在山东省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和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3个教改项目的研究引领下,整合校内外资源,有机链接各实践环节,从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的逻辑层次出发,探索设计类、施工类和研究类基地“三结合”协同培养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我省水利行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施工类实践基地5处,分别为山东水利工程总公司、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天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泰安市岱宗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设计类实践基地4处,分别为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泰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和山东农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研究类实践基地2处,为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小开河灌区“研究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三结合”协同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三结合”构建了“332”实践创新体系。将实践训练与院级、校级和省级实践基地“3链接”,开展设计类、施工类和研究类“3梯层”实践训练,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复杂水利工程问题和科技创新思维的“2种能力”。 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332”实践创新体系
“三结合”建设了“两中心三协同”的研究生实践创新平台。为了真正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训练落到实处,在积极建设校外基地的同时,也挖掘校内实践基地,构建了校内依托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外依托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10个校级与院级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建成了与山东省现代水利行业发展接轨的“两中心三协同”研究生实践创新平台。 “两中心三协同”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平台 二、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 近年来,水利行业发展迅速,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等在工程中大量运用,而传统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水利行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综合需求。 2.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有机衔接不足 研究生培养中,无论导师指导还是课堂教学,均存在“重研究、轻实践”的倾向,导致实践训练环节与内容有机衔接等的设计与配置不够重视,影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3.实践环节与行业发展需求脱节 在水利行业快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持续扩招背景下,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与资源不足,导致水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 三、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践行协同理念,明确实践要求 践行“整合资源,协同育人”的理念,实践教学在第3、4学期开设,共6个学分,108学时。学院成立专门的研究生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研究生导师任小组成员,负责研究生实践期间的组织管理工作。实践教学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自2018级研究生开始,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通过实践教学,掌握水利工程的基本技能,包括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全面训练和提高研究生的业务综合素质。实践教学若考核不合格,需重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针对多数导师缺少实践经验的现状,采取了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鼓励企业导师与高校教师进修交流,利用企业导师的实践优势与高校教师的理论优势,为校内实践基地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撑。在制度方面,要求40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有在行业或企业实践锻炼半年以上的经历,该经历是职称晋升和导师遴选的必要条件。经过建设,1名教师获全国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先进个人称号。1名教师获第七届全国水利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立项了3门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和2门山东省研究生案例库课程,出版了2本研究生教材。 3.选题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主,加强工程实践训练 研究生选题必须要有水利工程实践背景,否则开题不能通过。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如中期考核等,需进行过程监控,一旦脱离了培养目标,需及时纠正。通过以上措施,引导本领域研究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以彰显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的培养特色,从而不断提高该领域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充分发挥校外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校外基地的资源,由校外研究生导师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接触实际工程中的具体问题。从生产实践中找到实际问题与学科方向的契合点,不但让研究生体会到工程实践的重要性,而且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联系与互补,时机成熟时,建立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推进研究生助管、助研等制度,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研究的积极性。探索实践基地仪器设备的开放和管理模式,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专人负责机制,由使用频率最高的研究人员专门负责,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注重对本领域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在培养环节上进行监督,而且要在研究生的各类考核上,体现或加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分量。 5.边实践,边完善,分段完成 本成果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2009-2010年的水利工程专业学位设置阶段,2011-2016年的实践培养模式探索阶段,2017-2018年的“三结合”协同培养模式试行阶段,以及2018年之后的丰富完善和应用推广阶段。 四、教学成果的形成过程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经过11年探索,实现了施工类、设计类和研究类基地“三结合”协同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1.水利工程专业学位设置阶段 2009年3月11日,教育部决定在当年下达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这一举措,使我国硕士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此后,教育部陆续发出通知,规范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并着重强调了实践教学等问题。因此,培养单位建立一批校内外实践基地对提高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2011年9月开始招生。 2.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模式探索阶段 2011年以来,为了把水利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山东农业大学充分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与教学基地建设,为该领域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山东农业大学在水利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1-2013年,明确了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实践教学开设的学期和总学时要求、校外指导教师的选聘标准、实践教学应达到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以及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等,并探索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模式的可行性。 2014-2016年,探索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各种建设资金,加强教学基地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提升教学基地水平。初步探索了实践教学基地分类管理的可行性。 3.“三结合”协同培养模式试行阶段 2017年,依托山东省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水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根据实践基地的性质,分为设计类实践基地、施工类实践基地和研究类实践基地,明确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复杂水利工程问题和科技创新思维的“2种能力”。规范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以创造更好的就业实践和实习环境,满足该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教学实践基地要有专人进行管理,专人进行指导,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018年,依托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建立的山东省水利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入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4.“三结合”协同培养模式丰富完善和应用推广阶段 2018年至今,该成果所构建的施工类、设计类和研究类基地“三结合”、“332”实践创新体系和“两中心三协同”研究生实践创新平台等提高水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和理念,已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三峡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和南昌工程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实践培养中进行了应用,提高了上述单位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结合”协同培养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成果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成果的应用推广 1.学生受益面广,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我校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毕业160余人,该成果使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受益,100%学生参加工程实践锻炼,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研究生陈扬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了平面钢闸门流固耦合振动特性及稳定性研究,依托该研究,获得了2019年度山东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该生依托校内实践基地的成果“水利土木工程单向排水排气阀”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研究生匡乃昆依托山东省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果“基于RZWQM2模型模拟深松对夏玉米产量及耗水特性的影响”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研究生任程豪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获二等奖。2020年,研究生高媛、张红梅和人程豪参加第一届“美丽乡村”土木工程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并获三等奖。 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获得的部分省级奖励证书 2.学生综合素质高,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 成果增强了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能够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涌现出许多优秀典型。研究生马玉水毕业后进入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工作,先后完成日照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南水北调寿光段双王城泵站等多项设计。研究生杨津龙毕业后考取淄博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岗位,参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淄博市续建配套工程的建设管理。研究生张帅毕业后进入泰安市水利局大汶河闸坝管理所工作,参与汶口二号坝院落绿化工作和汶口二号坝验收准备工作,在各项工作中表现优秀,被任命为泰安市大汶河闸坝管理所综合办公室主任。 3.“三结合”实践创新体系示范作用好,推广价值高 成果所构建的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体系以及所阐述的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的必要性、硬件构建和运行效果等内容,受到兄弟院校和相关科研单位的积极关注和好评,已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三峡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和南昌工程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实践培养中进行了应用,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应用该成果,上述涉水高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模式、实践过程管理和实践考核等方面得到了改善,改变了过去学生实践的盲目性,最大限度保证了实践的有效性,切实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应用该成果实践锻炼后,毕业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能够解决较复杂的工程问题,工作适应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